close

2013720()  14:00~16:00

 <尊重、相信、理解、提供機會>

IMAG2203  

睽違一年,一得知李坤珊教授又要到高雄來演講,二話不說,馬上報名並和先生商量好,請他務必協助照顧兩小,我才能賺得一個獨享的午後時光,來聆聽我迫切需要的情緒教養問題。

和去年相比,今年我感覺李坤珊教授多了一份自信與肯定,她明白的指出以她過去的專業訓練、幼教實務經驗及自己的親身育兒經歷的見證,她對於跟大家分享的內容,是絕對有信心的。

以下是演講內容的簡要重點,文末附上自己的一點心得感想:

 

1.  情緒沒有之分,是人類生存的必需配備。

w 講題中有情緒,老師破題就給我們一個概念:情緒沒有好壞之分,但健康正向的情緒發展,能帶給孩子更好的未來。

    例如:快樂,能提高注意力;

            悲傷,生理反應以解除壓力;

            害怕,能提高警覺;

            畏懼,生理立即反應以備求生;

            嫉妒,產生動機。

    好的情緒發展可以促成:1.學習;2.獨立自主;3.勇敢與毅力grit

 

w 若長期生活在某一種情緒裡,如:壓力、恐懼,會引發生理疾病、障礙、學習遲緩、人際關係不良等。

 

2.     情緒處理情緒的行為(對我來說,這是個很重要的區分。)

         例如:生氣(情緒)à打人(行為);畏懼(情緒)->退縮(行為)

w   我們要做的是~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,選擇合宜的行為來表達情緒。

w    處理情緒的行為是可選擇的、可被引導的、可以學習的。

w   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,承認且接納孩子的情緒;當孩子能夠用合宜的行為來表達情緒時,請讚美他,讓他知道自己做到了,體驗成功的經驗而感到自信。

 

3.     情緒發展三階段&六個層次

w   接納、了解情緒à掌控情緒à選擇合宜的行為

w    a. 指認和了解自己的感受(人與自己):協助孩子指認自己的情緒,包含表情、字彙(示範給孩子看),也可以請孩子練習幫自己的情緒命名。

    這一點對我來說很受用,以往我常常摸不著頭緒,不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又哭又叫又鬧,原來其實連他自己都沒有工具或對應的語詞,告訴我他現在的心理狀況,學習到這一點之後,我就會試著先猜測孩子的心情,協助他指認自己的情緒,當我做這個步驟時,其實也已經是在同理他、接納他的情緒了。

    b. 正確的解讀與了解別人的感受(人與他人)

    c. 掌控自己的感受:雖然不喜歡,但也必須這麼做。

    d. 掌控自己的行為:shape the way they behave

    e. 發展出對他人的同理心:看見別人的需要。(林火旺教授說的~心中常常有別人)

    f. 發展出與朋友、家人和他人間良好的互動關係。

 

4.     情緒教育可以怎麼做

w       首先了解孩子的先天特質,因為每個人在情緒上對於新環境的適應度、”事物反應的強度”不同。

w       家庭關係是最重要的土壤:營造平靜、溫暖、規律的家庭情緒氣氛。

w       接納孩子的情緒,看見他的需要。

w       孩子的情緒需要共同照顧者的陪伴與共同經歷。

w       與孩子共讀,談論主角的情緒感受。(這個方法我倒是沒想過,覺得很棒!)

w       幫助孩子找到表達感受的語言。

w       鼓勵孩子表達:何時高興?何時生氣?何時傷心…….

w       讚賞孩子保持平靜,不失控的努力。例如:謝謝你等媽媽。(這個也很受用)

我嘗試過這個方法後,就常常會聽到Lawrence說:我沒有哭哭鬧鬧,我有安靜等。只要他不灰、不盧,我就會讚美他願意努力克服自己的脾氣,讓我感到舒服。

w       幫助孩子區分感受行為是不一樣的。

這一點對我實在太重要了,情緒和表達情緒的”行為”不是同一件事!原來我每次生氣、不能接受的是Lawrence發洩情緒的行為啊!但他的情緒本身,並沒有被我接納或照顧到。

w      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感受不同。

 

演講結束前,李坤珊老師提到,並非傳統的雙親家庭才能教養出好孩子,在他歷年的學生中,有來自兩個爸爸的家庭、父母離異、未婚生子的單親家庭、領養小孩的家庭……,無論是何種家庭成員組合,只要照顧者能引導孩子有正向的情緒發展,也能讓孩子的健康的成長。這一點讓我稍稍解除些許的焦慮,我一直以為孩子一定要有”爸爸”和”媽媽”一起帶,才會是健康、幸福的,現在我知道重點應該在於家庭的情緒氣氛與照顧者的情緒引導,而不在於家庭成員的組合方式,畢竟我的小家庭也不是完美的啊!

再來,情緒不是單一的出現,而是多種情緒揉合在一起,例如做事遇到挫折時,有時感到憤怒,會覺得沮喪,但也有動機想要去克服或尋求成功,所以好的、正向的情緒發展,對各方面都有幫助。

我們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快樂的學習、成長,其實應該是提供一個能讓他好好發展的環境,因為學習的過程中不可能永遠順利,但對的環境,能讓他在其中獲得正向的回饋與支持。

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喜歡聽李坤珊教授的講座,因為他的內容有架構,概念很清楚,又能輔以實例、影片說明,真的就很像我大學喜愛的上課方式。

現在我已經開始期待他明年的講座了,據說他接了雙語教學部的主任,未來將會著手撰寫雙語教育的文章,我嗷嗷待哺啊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w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