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配合課程的需要,我請學生寫一個故事,而這個故事,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,也可以是作為一個觀察者,只要是能讓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暖即可。

這是學生Wendy的作品,讀完時,心中很是感動。張貼出來與大家分享,希望你們也會喜歡。


《鋼琴課背後的故事》
大約十一年前,一個一歲多的女孩,左眼包著紗布從開刀房被抱了出來。這個小女孩得了先天性的惡性腫瘤,而必須將眼球挖除。她的父母跑遍了無數家的醫院,卻找不到任何適合的醫師為寶貝開刀。後來,經過別人的介紹,他們終於找到一位值得信任的醫師,並成功的完成了手術。

特別的是,通常小朋友遇到醫師都會反抗,然而,小女孩卻似乎十分信任這位醫師,對於醫師的治療從不排斥。剛開始,醫師與病人家屬之間談論的話題,不外乎病人的病情。漸漸的,彼此之間多了一些閒話家常。原來,這位醫師也有一個女兒,與小女孩的年齡相仿。

小女孩平平安安的長大了,左眼的位置,則用一個假眼代替。女孩的父親,是一位音樂老師,為了報答醫師的恩情,則決定免費教醫師的女兒鋼琴,直到今日,已為時六年。而我,就是那位醫師的女兒。

這個故事,我從小聽到大,甚至在小女孩住院期間,我還探望過她。現在的我們,也成了莫逆之交。其實,在整個故事裡頭,受益最多的人是我,但最令我感動的,則是原本只是醫師在做自己份內的工作,因為多一分用心與付出,而換來一世的友情。


【後記】
文中所提到的Wendy爸爸,是我非常敬佩又崇拜的長輩。本來,只以為他對Wendy的要求與期待很高,讓我覺得有些不合理,因此當看到Wendy因為自己的表現不如預期而自責不已時,覺得很心疼,總覺得她已經這麼棒了,為什麼爸爸還是不滿意?但慢慢的深入了解這一家人之後,才發現更多令我欽佩的精神。
比如說,Wendy爸爸雖然已經是執業醫師,但他都沒有放棄對眼科醫學的研究,除了持續的關注與參加每年的全球眼科年會,了解最新的眼科研究與發展,還會繼續在他有興趣的電子眼領域中鑽研,希望能夠對更多病人有幫助。而且,當我跟Wendy提及他爸爸這種未終止學習的精神很了不起時,她跟我說,她的爸爸更了不起的地方,除了是對醫師專業的堅持外,還有他看待病人的每一份用心、用情。她告訴我,爸爸說,每一個病人的身上,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。起初只是來看病,慢慢的,來多次了、久了,就開始閒話家常,聽病人說自己的喜怒哀樂,彷彿一齣齣活生生的劇正上演著。

我在想,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老爸,才會有這樣美好的孩子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w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